当前位置:
首页
> 税收宣传 > 地税文化
?
?
我们的节日---春节 莱州地税任汉蕾《春节那些事》

2017-08-02 15:23:26 字体:【

春节那些事儿

    过年是孩子们最向往的事儿。记得小时候一过冬至,我便天天在数着日子等过年,眼见着家家户户在忙着贴窗花和对联,父亲也忙着在做好吃的酱牛肉和香肠,便知道春节快要来了。那些有意思的事儿,让我们平凡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、值得回味......

  供祖先

  每逢佳节倍思亲。过年了,家家户户为了表示对老祖宗的思念,都会供奉祖先。一般腊月三十下午,父亲就会在正屋的后窗前摆好供桌,放好祖宗的牌位,准备好供奉的食物、水果、糖果等,到了晚上,父亲会拿着纸钱等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,接祖先回家。接到家里后,母亲已经做好了热菜,摆放到供桌上,香火点上,供祖先期间,蜡烛和正屋的灯一直是亮着的。每年的这个时候,父母就会嘱咐我们姐妹俩,不要高声说话,怕惊了祖先;从祖先牌位前经过时,要毕恭毕敬,以示对祖先的尊敬;不要说一些不吉利的话,不能吵架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们轻手轻脚地走动在祖先牌位前的那份恭敬和肃穆,依旧记忆深刻。

  放鞭炮

    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,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过年,孩子们最爱做的事儿就是放鞭炮了。我们家只有两个女孩子,放鞭炮的事情,便只能由父亲来做了。每当父亲拿起放鞭炮的长竹竿,我们就早早跑到屋里捂起了耳朵,父亲把鞭炮挂到长长的竹竿头上,架到院墙外点上,一会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欢快地响起来,年味一下子就弥漫开来了。每次鞭炮刚一放完,我们姐妹俩就冲出屋子,去抢那些没有爆过的哑炮,然后,拿香点了玩儿,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现在的小孩想象不出来的。正月十五,我们最期盼放烟花。那时候,家里买的是那种最普通笨重的“泥锅子”,但放的时间不比现在那些包装精美的烟花差。“火树银花不夜天”,是形容那一瞬间最恰当的句子。

  扭秧歌

  儿时的春节,一听到街上“咚咚咚锵锵锵”的锣鼓声响起来,我们这帮孩子就争先恐后地冲上大街,循着锣鼓声一路寻过去,远远地就看到一群人围成的圈,从人空儿里钻进去,眼前就是锣鼓喧天、热闹非凡的大秧歌了。秧歌队里有舞扇子的、有踩高跷、有跑旱船的、还有叼着旱烟袋的媒婆、男扮女装的丑角等等,扭秧歌的人都是周围村子里的农民,一个个黑红的脸膛上擦着厚厚的白粉,抹着粉红的腮红、通红的嘴唇,朴实中透着浓浓的喜气,扑面的热情似乎让寒冷的冬天都变的热气腾腾,人们配合着锣鼓点儿,跟着一起扭着、笑着、闹着,夹杂着孩子们的追逐打闹,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。

  压岁钱

  春节,孩子们除了吃和玩,还少不了压岁钱。压岁钱是家中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,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项目。初一一大早,我和姐姐穿上新衣服,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祖母跟前磕头讨压岁钱,之后就盼望着初三到姥爷家讨压岁钱。现在的孩子们压岁钱动辄就是一两千元,而那时,我们的压岁钱只有五元、十元,但那种喜悦和珍惜是现在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不能体会的。压岁钱放在新衣服的兜里,会经常拿出来看一看、数一数,生怕弄丢了。这样提心吊胆了几天之后,压岁钱就要交给父母保管了。如今,给我们压岁钱的祖母和姥爷已经去世了,我们也早从收压岁钱转换到发压岁钱了,但对压岁钱的怀念同对长辈的怀念一样,总是会在春节,从我们心底涌上来,挥之不去。

  童年,头也不回的越走越远,如今已至不惑之年,我更加期待父母的健康长寿和孩子的茁壮成长,更加珍惜春节的合家团圆。春节,让平淡的日子有了期待,让我们带着这份期待和责任,认真面对生活的每一天,生活便会如贝吐珠、串珠成链。



打印此页】【关闭窗口

?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